为了提高我们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增强研究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营造一个开放、创新、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引领的模范作用。我们于10月30日下午举行了“学海无涯”研究生线上学术沙龙暨国奖经验分享交流会。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我们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20级博士研究生宋晨、20级硕士研究生唐志博和张同星主讲,全体研一学生与部分高年级研究生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宋晨表达了他对袁隆平院士成功秘诀 “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的理解。他指出知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基础,熟悉相关期刊论文,紧跟领域最新进展,是正确开展研究的前提条件;汗水是取得科研成果的保障。针对科研中出现的问题,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劳动,及时与导师和师兄师姐进行沟通交流,是取得成果的保障;灵感是解决学术困扰的关键方法之一。灵感来源于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期刊的阅读、业内权威学者的报告、导师的指导等等。同时灵感应通过知识和汗水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而机遇是扩大科研成果的助剂。应适应世界形式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符合我国当前发展形式,结合课题组的现状选择合适的科研方向,充分利用当今发展的各种实验和分析技术,提高科研效率,与时俱进。
随后,唐志博重点从论文的“读,写,投,修”四个方面分享了论文写作中经验。首先,“读”文献前要充分利用知网、谷歌学术、Elsevier等各种文献查找网站,“读”文献时先通读题目和摘要,再总结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分析文章的主要结论,学习了解其内容;其次,“写”论文时要充分利用Origin、PPT、PS等作图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要及时与老师沟通,确保数据正确。写作过程中,唐志博同学建议按照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绪论的顺序进行书写,同时要注意表达方式、标点符号和错别字等细节;再次,在“投”论文时应按照所投期刊的Guide For Author进行检查,尤其要注意各期刊特殊的要求;而投出去的论文往往不能一次通过,要进行返“修”。应注意返修截止日期,对返修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解释,详细写出具体的改动,并且强调在写回复信时应保持谦虚礼貌。
最后,张同星从自己的实验研究入手,从科研和生活两方面进行了分享。科研上,张同星建议要多关注领域内方向发展的趋势,多读文献,提升英文表达能力。他指出,课题组内汇报必须重视,这是一个提升汇报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有助于把复杂繁重的任务分块,实现短期目标更有成效。生活上,张同星建议要保持专注,注意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科研也是一个消耗大量脑力体力的过程,因此好的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要有规律的作息,劳逸结合,并适量运动。
本次交流会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氛围和途径,帮助研究生明确学习生涯的目标,引导新时代能动学子主动担当为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和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时代使命。
新闻来源:尹航 汤茂清